肠息肉,通俗地说,就是肠道粘膜上长了一些多余的小肉肉。
外观也形态各异,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扁扁的,有的高高凸起;
有的像米粒,有的像草莓;
有的表面光滑水润,有的粗糙不平……
总之一句话,不管息肉长成什么样,只要是突出肠黏膜之上的肉肉,就是息肉。
【没有确定病理性质之前,全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你可能会听到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
肠息肉是怎样长出来的?
1.遗传因素。好多种疾病的发生跟遗传、基因都有一定的关系;
2.炎症性肠病。一些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很容易并发有结肠息肉;
3.饮食、生活习惯。如:高脂、低维生素饮食和长期抽烟,都容易产生结肠息肉;
4.长期的腹泻、便秘。肠道黏膜受到刺激,使肠黏膜产生炎症,导致息肉的发生;
5.感染。一些腺瘤性的发生,跟肠道的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6.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息肉的发生率也相对的增高;
哪些是肠息肉高发人群?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摄入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3、年龄>50岁。目前年轻化趋势严峻,建议40岁做肠镜检查;
4、长期久坐、缺乏锻炼者;
5、肥胖;
PS:建议上述人群每年做一次肠镜、大便隐血等检查。
长了肠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一般情况下,息肉个头很小,没有症状;当息肉个头很大,或息肉已癌变,就会有症状。
可以这样说,超过90%的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当它静悄悄的生长,积聚的邪恶力量一朝爆发,会出现各种症状。
良性息肉长大后,排便会有血,多为鲜红色血液,其血量不多,混有粘液,血液与粪便不混合,会附着在粪便表面。同时还伴有,腹泻、便秘、腹痛、贫血、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垂等也是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腹痛部位位于中腹部或者肚脐周围,大部分呈现为间歇性疼痛,在进食后疼痛会慢慢地得到缓解。
由于早期腹痛一般不会被受到重视,从而会加大治疗难度。所以,长期腹痛的发生,需引起重视,建议到医院进行肠镜检查。
肠息肉会不会发生癌变?
息肉的病理学类型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
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成为非肿瘤性;【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择优一定的癌变几率,一般称作腺瘤,或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注意:即使是非肿瘤性息肉,只要体积够大,也有恶变倾向。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只有肿瘤性息肉才有恶变可能,但这个过程也比较漫长,需要5-10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它、消灭它。
肠息肉能预防吗?
关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总结:【三高两少】三高,即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两少,即运动少、膳食纤维少。
在预防肠息肉方面:首先要从管住嘴、迈开腿着手;同时还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减肥,有家族史的及早进行筛查等,就能有效预防。
更为重要的是:肠息肉虽然会癌变,但是可以做肠镜来阻断其进程。发现息肉就干掉它,使它根本没机会变坏!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在50岁无症状的患者做第一次肠镜,事实上,一线医生会建议在40岁就要开始检查,做一次肠镜起码可以保你5-10年无虞。有家族史的人更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