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
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第一、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腌制品食物、有毒食品等,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第二、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或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第三、炎症刺激。肠黏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黏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黏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瘢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潴留的发病。
第四、粪便异物刺激或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扎或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直肠黏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型增生,形成息肉。
肠息肉会有什么症状?
肠息肉大多并无症状,有的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息肉严重吗?
肠息肉严重,早期会出现腹痛、便血、大便中可能含有粘液。
如果是息肉大,生长快,恶变的可能性大。息肉小,生长慢,则较少出现恶变的可能。
还需要看肠息肉的外形、类型、基底、脆性、溃疡、活动性等来判断。
息肉一般是不会出现溃疡的,如果是出现溃疡的表现,一般认为是出现恶变的可能。
有肠息肉怎么办?
第一,如果是炎症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也可以不处理,进行药物治疗,炎症好了大部分会自行消除;但实际上,我认为还是在检查的时候顺便切掉为好;
第二,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都需要择期内镜下切除。择期就是不要拖延1年、2年,有空时候去安排切除就行了;千万不能把它忘了!
第三,如果息肉有癌变可能或者已经癌变,那就需要马上治疗,不要拖延!具体能肠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切除需要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