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相信大家都有过吧?
特别是夏天,拉肚子可谓是“家常便饭”,很多人觉得这没有什么,拉完就好了。可你不知道的是,拉肚子也是有大危害的!
拉个肚子而已,怎么就丧命了呢?
拉肚子,医学上称之为:腹泻。一般而言,每日排便三次到每周排便三次都属于正常排便次数,当粪便稀薄,并且每天排便次数超过三次,每天大便量超过200克时,就是腹泻了。
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病,不把它当回事,等到病情严重了,才会选择就医治疗。
其实,拉肚子很容易造成体内大量水分流失、电解质失衡,一旦没有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就极易导致脱水、引发心律失常甚至休克、死亡。
(PS: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需要注意了!可能会诱发严重的恶性心血管、低血糖等意外并发症。)
事实上,“拉肚子”不简单,很多人会忽视拉肚子,如果你也这样想那你就错了!
拉肚子三大误区,千万别再犯!
误区一:拉肚子就吃药?
一拉肚子就吃药,就意味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滞留,会加重对肠道环境的损害,很可能再次出现更严重的拉肚子,甚至诱发肠道疾病。
建议:一般情况下,只要拉肚子不超过三次,不必急着吃药,适当多喝些水,吃点粥,补充谈盐水。
误区二:任何拉肚子都在吃抗生素?
引起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如: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服用抗生素只会破坏菌群环境,反而会加重病情。
建议:如果病情严重,需到医院进行化验,再遵医嘱选用药进行治疗。
误区三:出现拉肚子,不采取任何措施?
拉肚子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豪不在意,也可能出现更大的隐患,如:腹痛、头痛等。
建议:拉肚子时,应兼顾“排毒”、“止泻”。有轻微拉肚子时,应加强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