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此时的天气由热渐渐转凉,昼夜温差也逐渐拉大距离,空气湿度的下降,人体新陈代谢正在慢慢的进入调整期。此时,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易因气候干燥、饮食变化、久坐不动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初秋时节,人们一定要做好肛肠健康保卫战。
一、饮食调节:润燥通便,远离刺激
初秋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秋燥”症状,如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进而增加肛肠负担。科学饮食是预防肛肠疾病的第一道防线。
多补水,润肠道: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2000毫升,晨起空腹喝一杯温水可刺激肠道蠕动。若出现便秘,可适量饮用蜂蜜水或淡盐水,但需避免过量饮用浓茶、咖啡,以免加重肠道脱水。
膳食纤维,促排便:增加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香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水分,软化粪便,减少对肛门的刺激。
忌辛辣,少油腻: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和油炸食品易导致肠道充血,诱发痔疮或肛裂。初秋应减少火锅、烧烤等重口味饮食,选择清蒸、炖煮等温和烹饪方式。
规律进餐,避免暴食:定时定量用餐,避免晚餐过饱或夜间进食,减少胃肠压力。同时,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如酸奶、发酵食品),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二、作息管理:规律生活,避免久坐
初秋昼夜温差大,人体易感疲劳,作息紊乱可能间接影响肛肠健康。
早睡早起,顺应天时:秋季宜“早卧早起”,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定时排便,养成习惯: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是肠道活动高峰期,建议固定时间如厕,避免憋便或长时间用力排便,以减少肛门静脉压力。
拒绝久坐,适度活动:办公室人群每坐1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做提肛运动(收缩肛门3秒后放松,重复10次)可增强盆底肌力量,预防痔疮。
三、运动赋能:促进循环,增强体质
适度运动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降低肛肠疾病发生率。
有氧运动,活血通络: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肛门静脉淤血。
瑜伽与太极,舒缓压力:瑜伽中的“猫牛式”“蝴蝶式”等动作能拉伸盆底肌,缓解肛门紧张;太极拳动作柔和,适合中老年人增强体质。
避免剧烈运动:初秋运动需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如深蹲、举重),以防腹压骤增导致肛肠损伤。
四、卫生防护:清洁到位,预防感染
肛周皮肤敏感,卫生习惯直接影响健康。
便后清洁,温和护理:使用温水冲洗或湿厕纸代替干纸巾,减少对肛周皮肤的摩擦。女性排便后应从前往后擦拭,避免细菌污染。
勤换内裤,选择透气材质:棉质内裤吸湿性强,可减少汗液积聚,降低细菌滋生风险。每日更换并清洗内裤,避免与袜子混洗。
避免久穿紧身裤:紧身裤会限制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肛周潮湿环境,易引发瘙痒或感染。
五、症状预警:及时就医,勿拖延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肛肠疾病并尽快就诊。
- 排便时疼痛或出血;
- 肛门肿物脱出或瘙痒;
- 粪便性状改变(如细条状、带黏液);
- 持续腹胀或排便不尽感。
初秋是肛肠健康的关键调整期,通过科学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卫生防护,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若已出现不适症状,切勿自行用药或忽视,及时就医才能避免病情恶化。
守护肛肠健康,从细节做起,让身体轻松迎接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