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
肠道息肉大致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所以当做肠镜发现肠道有息肉时,医生都会建议进行切除,这时就会有患者会问道,肠息肉切除了,还会有吗?
肠息肉切除了,还会有吗?
通常肠息肉切除后,局部原地再生长息肉的可能性非常小。除非当时手术切除的肠息肉可能是高级别上皮的瘤变,还有部分肠段没有被完全切尽,此时可以在局部再长出息肉样的隆起。
肠息肉切除后,可能并非在原位生长,而是在其他部位发现有结肠息肉,这类情况较常见,和个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肠息肉多发生于较集中的群体,群体的特点为较肥胖,同时平时饮食生活结构保持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者。
另外,长期喝酒、长期便秘的患者,也容易在肠内再形成新息肉。
患者在切除肠息肉后,通常会要求病人在息肉切除术后1年再复查1次肠镜。如果肠镜复查时仍然有息肉,将息肉再次切除后,还是建议病人1年以后复查肠镜。若切完肠道息肉后,复查时未见息肉,则可以2年后再进行复查。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肠息肉切除后是否在生长,除了和肠息肉当时的病理类型有关外,和个人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密切相关。因此肠息肉切除后,患者需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
切完肠息肉后要注意什么?
肠道息肉切除以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并发症、饮食,具体如下:
1、并发症:
患者刚做肠道息肉切除以后,需要关注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肠道息肉切除会有创面,肠壁创面愈合是否良好,如果愈合不佳,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时需要关注排出大便是否带血,如果反复出血,可能是创面还在出血。还有肠道穿孔的创面,如果有上述并发症,患者会出现急性腹痛,疼痛较严重。如果出现出血、腹痛需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2、饮食:
对于较轻或手术较顺利、息肉较小的患者,可能术后当天或第一天即可进水,后期逐渐过渡到基本正常、易消化饮食即可。如果创面较大、息肉较深,术后恢复较慢,饮食也过渡较慢。
因此肠道息肉手术以后,需要需要遵医嘱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