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排便习惯是会引起肛肠疾病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痔疮、肛裂、肛周湿疹、肛周脓肿、肛瘘等。
一、这几件事做不对,易引发肛肠病
1、拉粑粑时不规律
有时每日排一次便,有时几日排一次便;有些人有便意却忍着不排;当打乱正常排便规律,易造成排便困难,引起便秘。
而便秘会造成腹内压增大,造成肛门淤血、肿胀、裂口等病理。
2、拉粑粑时间过长、用力过度
正常情况下, 拉粑粑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排便时间过长,可能是排便时玩手机、看书、抽烟等不良习惯,从而延长排便时间。
长时间久蹲会影响直肠肛门部静脉回流,造成部位充血,从而发生痔疮、脱肛、肛裂等疾病。
二、如何科学拉粑粑
1、拉粑粑的正确姿势
如厕排便时有讲究,因为坐便时,直肠的角度约在80-90度。
脚下垫高
坐马桶拉粑粑时可以在却下放个小凳子,这样大腿与肚子呈现约35度,从而增加腹压,能顺畅的排便。
蹲姿
分开两腿,比肩宽一点,屈膝蹲下,上身向前倾,这就是最佳的拉粑粑姿态。这能避免拉粑粑时直肠夹角堵住便便往下排。
2、寻找恰当的排便时间节点
排便时间建议在早起后或早餐后,因为起立能反射到胃肠反射,这时肠道蠕动较快,通畅排便。
3、控制好排便时长
控制排便时间长短同样很重要,尽量在5—10分钟内完成排便。
4、排便时心态放轻松
有些排便困难和便秘的患者,想到如厕就情绪紧张。因为过度关注排便的时间,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反而会引起便秘。所以,放松心情更利于排便的顺畅完成。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可以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但由于肛肠类疾病的病因很复杂,所以当患者出现不适的症状时,及时就医,配合医生做检查,确诊后再对症治疗,以便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