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的“息”,其实就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肠道内表面粘膜,上多出来的赘生物。其实是大肠粘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
准确一点说,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而其中70%以上为腺瘤性息肉。
医学界早已有明确的定论: 80-95%的大肠癌(包括直肠癌、结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的。
肠息肉有哪些早期症状?
1. 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由于体积小,对肠道影响小,早期肠息肉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基本不会有特殊的自觉症状。
2. 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微不适: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黏液便、血便等不适,偶有腹痛、腹胀。
什么人群应该查结肠镜?
1、普通人群筛查:
筛查对象为40—74岁一般人群,建议筛查1次结肠镜检查。
2、高危人群筛查方案:
只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腺瘤,或者2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或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为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3、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
应当从20—2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每2年1 次,直到 40 岁,然后每年接受 1 次结肠镜检查。
因此,结肠癌其实完全可防可治,通过定期的肠镜检查和镜下治疗,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和进展,最终获益的是广大的患者。
发现肠息肉怎么办?一定要切吗?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肠息肉并不一定要切除。
1. 轻微肠息肉可定期观察:
如果肠息肉比较轻微,并没有产生不适症状,一般暂时不必切除,可以定期就医进行肠道检查,判断息肉的变化情况。
2. 大肠息肉或出现症状可手术治疗:
如果肠息肉比较大,或者出现肠息肉后有明显的胃肠道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选择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肠息肉,以免导致并发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