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对某一些人群来说并不是很熟悉。直肠是众所周知的,但息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直肠息肉是什么意思?
息肉是从粘膜表面突起的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一般称为息肉,未确定病理性质之前,一般是由细胞生长聚集而成,其形成源于粘膜。
若息肉生长在直肠(大肠末端,直达肛门的最末端),呈圆形,有细长的蒂,大多由黏膜及腺体构成,与肠壁相连接,则称之为直肠息肉。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直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根据组织学分类,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极少癌变,而肿瘤性息肉有癌变的风险。
肿瘤性息肉:又称腺瘤,具体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腺瘤。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
直肠息肉的症状?
1、大便带血,主要是无痛性大便带血,主要是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收缩导致直肠息肉受到挤压后破裂而出血,而且出血较少,会与大便掺杂在一起。当息肉脱落后出血量可相对增多,但不会出现大便滴血。
2、里急后重,主要是肠道蠕动刺激直肠息肉,从而引起肠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肛门下坠感。
3、肛门脱垂症状,主要见于直肠息肉较多,肠黏膜受到息肉牵拉导致直肠黏膜与黏膜基层分离,出现脱垂,尤其是在排便时直肠息肉受到排出大便的牵拉以及肠道蠕动刺激,从而发生直肠脱垂。
直肠息肉,医生会建议切除?
虽说肠息肉不一定会癌变,但基本上只要发现肠息肉,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切除,原因主要有:
1、在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需要切下来进行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认息肉是非肿瘤性还是肿瘤性的,是否有癌变的风险。
2、小于0.5cm的增生性息肉一般可以随访观察,但也并非100%安全,如有长大会建议切除。
3、对于容易癌变的肿瘤性肠息肉,有研究发现从息肉出现到癌变要5~10年甚至更长,但一般情况下检查出有息肉时,无法确定它在体内多长时间,所以最好还是选择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