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的潘女士(化名)自小便秘困扰,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这种症状的折磨。起初,她可以通过使用开塞露来缓解便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塞露的使用量逐渐增加,最终变得无效,甚至需要进行清洁灌肠才能排便。
四个月前,潘女士因便秘问题住进了当地医院,期间她在一周内进行了十多次灌肠,但依然无法排出大便,腹部却越来越胀,感觉就像怀孕十个月的孕妇一样。最近,她的腹部肿胀情况加重,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她的结肠如同一条巨大的“蟒蛇”盘踞在腹中,而胃部则被压缩到仅剩一个婴儿拳头大小。最终,潘女士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
据了解,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大肠先天性畸形,其特征是肠管无法像正常肠道那样进行蠕动,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在肠道内堆积,造成病变近端的肠管严重扩张,逐渐形成巨结肠。目前,潘女士已经接受了治疗,手术顺利完成。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的医生提醒,对于那些尚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采取盐水灌肠、开塞露塞肛等对症支持治疗,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如果病情严重,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明确的诊断和治疗。
什么是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疾病,也被称为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1/2000至1/5000之间,男女发病比例为4:1,并且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报道显示其家族性发生倾向为4%。
先天性巨结肠发病原因?
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胚胎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肠道神经发育出现问题,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功能。
神经嵴细胞迁移障碍:神经嵴细胞不能正常迁移到肠壁,导致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失。
肠壁内微环境改变:肠壁内的某些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异常,影响神经发育。
此外,还有一些未知因素尚待研究。总之,先天性巨结肠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表现?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影响婴儿和幼儿,其典型症状包括:
新生儿便秘:患儿常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或完全无法排出,出现顽固性便秘。
腹胀:由于粪便淤滞在结肠内,导致腹部膨胀,可出现宽大肠型。
呕吐: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呕吐症状。
结肠梗阻:病变严重时,可出现低位功能性肠梗阻。
食欲下降:长期腹胀和便秘会影响患儿的食欲,进而影响营养吸收。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合并其他畸形,如:肠穿孔、腹膜炎、脓毒症等。
先天性巨结肠治疗手段?
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痉挛段不太长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扩肛、灌肠、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长期效果有限。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痉挛段较长的患者,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传统的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恢复肠道通畅。
此外,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也是辅助手段。药物治疗主要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症状。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涉及多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到重庆仁同肛肠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以便尽早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