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所以困扰着很多人群。
常见的便秘症状?
人们都觉得便秘就是拉不出来,可便秘的症状不仅是这样。
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才排便一次;
排便困难,粪便硬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很少;
有腹胀、腹痛、食欲缺乏;
粪质虽不硬,有便意,但拉不爽,有拉不净之感;
三四天未排便,甚至一个星期未排便,这些大便去哪儿了呢?
首先,了解大便的形成,大便是如何产生的。
食物吃进去,并没有全部被消化和吸收,因为有些成分是不会被身体吸收的,如:膳食纤维,这就变成了大便的成分之一。除了膳食纤维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大便的成分还有:水分、细菌、肠道脱落的粘膜细胞。
消化吸收食物,主要在小肠,食物经过小肠后,剩下的就是不能吸收的成分、水分、电解质,慢慢地进入到大肠。
食物残渣进肠到大肠时,还是液体状态,水分含量很多。
大肠的功能就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随着肠道蠕动,从结肠到达直肠,逐渐就变成了成形的大便,储存在直肠里面。
大便量达到一定数量后,会触发排便反射,去厕所,将大便排出体外。
其次,了解便秘类型,才能找到原因。
【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从成因来说,功能性便秘分为:
(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最常见的类型,系指由于结肠动力障碍,使内容物滞留于结肠或结肠通过缓慢的便秘。
(2)出口梗阻型便秘
多发生于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症状有排便困难、肛门直肠受阻等,一般是因排便反射缺失,肌痉挛或肌肉不协调导致。
(3)混合型便秘
有结肠慢传输特点,也存在肛、直肠功能异常,或二者均不典型,治疗上因人而异。
器质性便秘可以分为:
(1)继发性便秘
因长期依靠药物通便度日,造成肠道蠕动能力下降。由于器官“懒”,长时用泻药,肠道排便功能就会慢慢减弱。
(2)梗阻性便秘
因肠内或肠外的肠梗阻,使食物不能通行。肠内梗阻常见于结肠癌,增殖型肠结核,不完一性肠套叠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道梗阻。此种便秘大多起病后会伴有其他症状。
(3)无力性便秘
因肠道蠕动力弱,或排便反射慢,长期靠药物,使粪便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形成便秘。多发生于老年、长期卧床或运动少者。
便秘的患者,大便去哪里了?
患者只要便秘,肯定就是有几天没有排出大便,而这些大便哪里都没有去,一直在肠道里面。肠道里的粪便,待在肠道里面的时间久了,水分已被过分吸收,这时大便很干燥、大便硬结,像羊粪球一样,一粒一粒的。
如果有便秘,一定要尽早去排大便,如果你憋大便久了,会导致大便水分被吸收干燥了,这时就会不够润滑,导致排便困难。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来越难,形成便秘。
简单说就是,大便长时间未排出,哪都没去,只是大便水分被吸收了,所以大便更加干燥,排便更加的困难。
便秘该如何治疗?
对于便秘,进行饮食调理只能得到缓解,作用不是很大。如果便秘严重,可以采用些药物来缓解,但可不能长期服药,只要养成依赖只会让便秘越来越严重。
建议:
1、去肛肠医院做如下检查:结肠运输试验,排粪造影,肠镜检查。
2、找医生诊断。明确的便秘类型,制定治疗方案,切不可盲目的治疗,因这只能治标不治本。
重庆仁同肛肠医院提醒:便秘严重时,这时调理已无效果,需到医院进行诊断,再去治疗。